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二月二,童话里的故事

    信息发布者:你是我不能错过的
    2017-07-05 23:16:59   转载

    小年十五之后,“年”走了,只有到年底又它又才回来。苗家人认为:年走了之后,龙就来了,这个“龙”就是细雨,它润泽着大地,让受累了一个寒冬的大地披上绿装。这细雨要一直延伸到二月二,才又飞回大海。也就意味着真正的春天到了。

    春天到了,百花盛开,大地一派生机昂然。喜鹊此时也来到了屋前屋后的大树上叫唤。鱼儿从大深池里出来寻食。加法(苗语中的“加法”,也就是汉语中的“阳雀”)呢?要来晚点,她要流水的时候才光临。人呢?来了。苗族《古歌》说得非常清楚,蝴蝶从枫木心孕育出来后,与“水泡”“游方”,生下十二个蛋,孵出了龙、虎、水牛、蛇、蜈蚣、雷和姜央,姜央是苗族的祖先,当然“蝴蝶”就是始祖了。苗族先民把这个“蝴蝶”称之为“妈妈”,表示她与先民们有亲属关系。蝴蝶妈妈在东方,每到二月二之前,她就给所有的人(其实是灵魂)招集起来,分成八十八个队,这些队有男有女,他们要被分配去八十八个寨子里去,他们到了寨子后,分别居住在大树下、水井边、小桥口、村路口……他们很高兴,经常成群结队在一起玩耍,追逐嬉戏,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。他们和她们期盼着二月二的到来,然后被人领走,到了第二年,他们才成为人类。这是苗族神话里的故事,也是民间童话里的传说。

    今年的二月二好像来得不是很爽,早晨起来便细雨濛濛,没有一点“龙抬头”迹象。是人算错了时间,还是龙不想离去。县摄协的钟主席来了电话,说机会难得,我们还是去苗寨走一走吧,拍一拍苗族民间的祭桥。我同意了。

    从施秉县城往南走,公路的两边几乎都是苗寨,只要有桥的地方,都有可能看到祭桥的场景。车过将军坳自然村,我们便开始注意观察了。

    苗族人把桥分为两种,大的叫“喽”,小的叫“旧”。架设“喽”的,是家族行为,而架设“旧”的,是小家庭所做。“喽”一般几年才祭拜一次,平常都以个人行为去祭拜。而“旧”则以家庭形式,年年都去祭拜。有的“旧”到一定的时候就休祭了。因为那时,主人家儿孙满堂,可以不祭拜了,但要给其休祭。休祭苗语叫“查旧”,也就是最后祭拜之后,不再祭拜。当然,大多人家不休祭。

    长田寨,是杨柳塘几个较大的村落之一。一条小河从村子脚下弯弯曲曲的流过。河中除了一座由国家投资的拱桥以外,它的南面也跟着架一水泥石桥。这是一九九一年建的,桥的名字叫“吴詁西大桥”。吴詁西是谁?他就是最早到长田定居的人。到这里已二十多代了,其子孙达几千人以上,分布地全县各地。所以来这里祭拜的人很多。吴光荣居住在县城里,每到二月二这一天时,他都带着自己的子女来祭拜,今年亦然。我们在这里遇到了他和他的族人。只见他在桥头焚香化纸,又将酒肉,以及红蛋抛撒之后,算是完成了祭拜。看到我们照相便很高兴,迅速地拉着我们喝酒吃肉。苗家人有个习俗,那就是不论生熟,只要你路过此地,都会将你拉去搞几杯的。直到你酒足饭饱为此。主席是开车的,他不能喝酒,但糯米饭,红蛋、肉是要吃几口的。而我就不同了,几杯过后,还划起拳来。出错了指,你还得说“嫊亦”!“嫊亦!”直译成汉话就是“错了”的意思,而苗族“嫊亦!”就“生儿育女”的谐音。这时主人更是高兴。他会说“嫊亦!”就对了,谢谢客人给主人“子孙繁衍”的祝贺。然后你又得到了几杯酒的“奖励”。那天,我正因为得到这样的奖励多了,出场时我已“二浑二浑”了。害得我照相对焦都对不准。离开时,我们分别还得到一只红蛋,那幸福和满足感当然不言而喻。

    在路上,我们遇到一支去送“巴”的队伍,他们男男女女十多号人,送“巴”的地点是马号乡的楼寨村,我当然知道,今晚的将是酒歌酒肉一夜了。“巴”是什么?“巴”是两棵竹子——连根带叶。苗族人认为,姑娘嫁出去之后,生了子女,为让小孩能健康成长,就由外家送去“巴”,“巴”经过一些巫术活动之后,放在屋里的一个角落里,并配上一张用木打制的小凳。直到长大成人。

    苗族的桥多数叫子孙桥,一般是用杉木做成,也就是将杉木锯成相等长的三节,横穿木枋固定,两头凿孔,再定上红布。在二月二这一天,请巫师作法,砍上鸡鸭等祭品给予祭拜,其目的让远在东方的子孙灵魂到来,早生贵子。我们在去屯上村的路上,就遇上一家正在架桥的场景。赠与我们酒肉自不在话下。而他们在那里寻找着什么?当然就是“子孙”, “子孙”是什么?“子孙”就是一种细小的蜘蛛——它们比米粒还小。说来也怪,按理在这样冰冷的季节里是不会出现的,而就是在这场的场合它们确出现了。桥面桥下你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。有时还从你的发丝上牵着丝线吊了下来。主人当然高兴,他们会小心翼翼地用纸包好,回到家后,将它们压在床垫之下——意为家里来了“子孙”,第二年就有了瀿衍子孙的可能。

    屯上是一个有着二百多户人家的村落。我们也希望去看看那里的祭桥情况。吴清华是个村长,对于祭桥这样的事当然也看得比较重。我们去到他家时,他很高兴,因为遇到这样的祭桥日能有远方的客人到来,他更是激动不已。早饭过后,他和他的女儿、爱人一起均换上新衣服。爱人一身的银饰装,女儿也换上了童锦服。他将所有的祭品准备好后,我们便随同他家人出发了。首先去祭拜的地点是屯上的后山溶洞。屯上溶洞洞深5000多米,为一大型石灰岩溶洞,洞内的碳酸钙沉积物,类型齐全,景观形态美,体量大,内有凉水,全寨饮用的水均出自这里。我问他为什么要来这里祭拜,他回答说他们的很多祖宗死在这里,是他们的灵魂保佑,寨子的人才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。回来之后我翻阅资料,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一天来这里祭奠的原因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黔东苗族发生大的起义,杨柳塘地区苗族揭竿而起,反抗清政府的残暴统治,他们汇集夯巴溶洞,并以此为据点取居高临下,其进可攻,退可守之势,抗击清军。据清光绪《苗疆闻见录》载:“ 有洞深数里,中有泉流,不知出于何处,而其深则不可测也。苗既乱,附近数寨之苗悉聚于其中,洞中筑碉楼,环以土围,复修坚卡,列木城守之。楚军至,攻毁木城,乘势火其碉楼,苗悉入洞,乃逼洞而营,纳以柴纵火烧薰,毙苗不计(县志载为530多人)。火后有逸而出者,擒问之,据称烟焰盛时,伏近水泉,得免于死。然而幸免者也仅矣!”这事发生在1869年。现在祭拜他们,就是要让各民族不要忘记过去历史,以史为鉴,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和谐。

    就在这个洞口,我们见到一对母子俩人,他们是从岩头上村寨来的。他们选择了一棵大树,将一根麻线和一段红布绑在树上,然后贴上一个剪好的圆形镂空红纸。各祭品祭拜时,其神情凝重。我真还不知道其用意。后来问吴村长,才知道这是在祭拜“保爷”。拜树为“保爷”是有名堂的,苗族人中的“保爷”有人,也有物。这就是要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来定。也就是某个人,身体不健康,就选择某人或物来祭拜,以庇护子女的健康长寿。来自岩头上的这对母子,就是因为家有小孩身体不好,而请巫师掐算之后才来祭拜的。

    二月二是苗族的一个节日,节日里有许多的文化,它是苗族人最古老的一种文化现象。但愿这样一种文化能很好的传承下去,让各民族很好的繁衍生息,形成了崇尚传统、维护民族团结、民族发展和和谐的价值观念,实现真正的中国梦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